首页 ->
 
高俊才谈南水北调:给发展解渴 为明天蓄能力 助中国梦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渠之首——江都引水站。王平生/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漕河输水渡槽。王平生/摄

  近日,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发展网、《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约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同志作“发展水利助力现代农业”专题报告。本次报告会是中国经济导报社组织的“司局长发展改革系列谈”活动之一。会上,高俊才就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他强调,与中国历史上许多大的水利工程一样,南水北调也注定会载入史册。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高俊才指出,南水北调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自2002年开工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按照规划,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北送,总调水规模448亿方。目前,东线一期工程已实现正式通水,今年汛期后中线工程也将正式通水。

筑梦六十载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提出的宏伟战略构想,为这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拉开了序幕。

  高俊才对南水北调的整体方案和当前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大量科研实践,在分析比对多种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

  高俊才指出,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联系,将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科学合理格局。

  高俊才介绍说,南水北调已建成的中东线一期工程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受益省份涵盖河南、湖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以及安徽的一部分。而东线工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上世纪末,苏北地区从长江的抽水能力已达40余亿方,这为目前东线工程供水能力接近90亿方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俊才指出,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受益的五省两市,共增加调长江水的能力为184亿方,从长江流域调到黄河、海河等流域的水量相当于黄河总水量的近30%。“这就初步实现了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宏伟的战略思想,这是奋斗62年所收获的第一批成果。”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高俊才对南水北调的重大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过去,工程沿线一些地区为了解决城市和农业用水,采取了一些不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法。比如,一些省份超采地下水用于农业、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经调查,有些地区每年地下水位下降1米左右。地下水下降会带来地面下沉和楼房裂缝以及管道错位等地质灾害问题,影响极大,后果严重。

  “南水北调工程对解决超采地下水和保护水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俊才指出,南水北调不仅可直接为农业增加供水量,而且,为城市和工业供水后产生的废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还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按此推算,直接和间接为农田水利增加了大量可持续水源,耕地受益面积总计将达数千万亩。

圆梦在今朝

  2014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收尾转型年,特别是中线工程,汛后将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引水渠道与京广铁路大体平行,可经河南、河北自流到北京、天津。一期工程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多年平均年调水量95亿方,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县级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

  据高俊才介绍,在中线一期工程的95亿方调水量中,分别分配给河南省37.7亿方,河北省34.7亿方,北京市12.4亿方,天津市10.2亿方。

  现在,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00方,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方,而世界人均水资源量是7000余方,这表明,北京的水资源非常短缺。对此,高俊才指出,中线工程通水,将极大缓解北京以及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工程的水源补给可以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北京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特大城市,近年来,水资源量供需缺口平均每年10多亿方。巨大的用水缺口,只能通过外省调水和超采地下水来缓解。然而,超采的深层地下水难以近期补给,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如地面沉降引发天津的海堤河流防洪能力下降等。中线工程通水后,此类问题可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因此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社会各界高度关心的水质问题,高俊才表示,南来之水的水质比较软,而现在北京市民喝的地下水则水质较硬,“地下水的水碱比较多,水壶里厚厚的一层水碱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今后,南来之水将有效改善京津冀地区的饮用水质。

  为确保一泓清水安全北上,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曾在采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的相关省份时发现,各省市有关负责部门把调水工程的水质安全作为“头号任务”来抓,并配套相关治理体系,对水源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整治,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水污染防控等方面,都实施了最严格监管。

  高俊才表示,目前工程沿线部分地区通过超采深层地下水保障种粮,但这样的粮食产量是建立在不可持续水资源基础上的。今后,我们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也要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将在水生态、地下水环境以及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而深远的综合性作用。通过调水,北方地区水资源得到补充,环境保护绿化工程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会有益于雾霾治理,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4年7月24日 作者:曲一歌)



  相关新闻:


[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