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之水,是促进发展之水,又是促进改革之水,更是生态文明建设之水。全社会正在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每一滴水的高效节约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移民安稳致富创造好的环境。
一
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由于沿线省市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直接给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兼顾重点区域的农业供水。经初步测算,每年至少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
南水北调受水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经济发展聚集区、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通过调水可以让这些地区破除水资源短缺瓶颈,更加有利于这些地区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并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后,一方面,使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的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受水区节水工作的开展,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各地大力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逐步限制、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且按成本核定水价,可助推受水区水价改革,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此前,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期间对水源区和沿线地区加大治污环保力度,投资数百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治污环保要求,各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停并转了数千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2012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力地促进了水源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调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规划明确了水源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扶持政策,引导水源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具有造血功能的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
二
34.5万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后,河南、湖北两省积极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大移民帮扶力度,促进移民就业增收,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湖北省领导重视,政策引领,狠抓后续帮扶。省直20多个厅局全力帮扶移民安稳发展,共安排项目资金28亿元。各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土地流转,优化经营模式,拓宽移民增收渠道。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各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高起点引进龙头企业55家,吸纳8531名移民进企业务工,带动周边移民建设产业基地。专业合作抱团经营。各地引导有共同发展意向的移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规模化经营,走集约化发展路子。全省共组建各类移民专业合作组织158家,吸纳9118户移民加盟经营。致富能人示范引路。各地共培养培育移民发展致富典型和致富带头人556名,辐射带动了周边1.73万户移民参与发展。自主创业遍地开花。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移民后期帮扶工作进行部署。河南省移民办在全省实施“强村富民”战略,确立了“一村一品”、普惠制帮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整合各类资金,以集体资产的形式投向生产项目,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河南省实施三项改革举措:扶持移民企业挂牌上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推进“移民贷”,目前正在开展试点。截至目前,全省丹江口库区208个移民村共投入生产发展资金23.7亿元,已建成和在建生产发展项目近800个。
此外,河南省在“4+2”工作法基础上,结合移民村实际,探索建立了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两委”主导,“三会”(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协调,社会组织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移民村社会治理格局。
三
2013年,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明确由北京、天津两市对中线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开展对口协作。“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和河南省、湖北省建立健全了对口协作工作机制,确定了“一对一”结对关系。北京市每年从市财政安排5亿元,支持两省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共安排对口协作项目332个,使用协作资金10.7亿元,重点支持水源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型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改善、人才交流培养等。2017年1月,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十三五”规划》,明确继续加大对口协作力度,安排对口协作资金25亿元,在提升精准扶贫、促进环境改善、发展生态产业、深化民生协作等方面,加强与河南、湖北两省的深入协作。
天津市和陕西省建立健全了对口协作工作机制,投入协作资金4.2亿元,在生态经济、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科技支撑、经贸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扶持项目104个。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与天津签署医药、旅游、矿产开发等合作项目累计48个,签约金额达248亿元,对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保护水质安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改善民生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5月,天津市政府批准实施《天津市对口协作陕西省水源区“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对口协作资金将提高到每年3亿元,进一步支持陕西省水源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精准扶贫、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来源:南水北调报 2017年7月11日 作者 张栋 朱东恺 鲁璐)